股票代码:开云最新官方网址
常见问题
教育部规范“大类招生”释放出什么信号?会影响高考填报志愿吗?(附部分高校2022年“大类招生”专业一览表)

发布于:2024-04-21 10:22:01  来源:开云  点击量:14次

  原标题:教育部规范“大类招生”,释放出什么信号?会影响高考填报志愿吗?(附部分高校2022年“大类招生”专业一览表)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点击链接查看) ,对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其中在招生规范管理方面提出,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高校原则上按专业开展招生,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

  这意味着什么?对今年大家的高考志愿填报又有什么影响?赶紧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与专业招生相比,按类招生的专业类名称没有专业名称划分得详细,一般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

  对于按类招生的院校,学校招生计划数不再按专业划分,而是下达到按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相应的大类,不要选择确定自己就读的具体专业。

  不同的高校在按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院系建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规划方向等问题制定相关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即便是同一高校内,不同类别的培养模式、分流时间等也会有所区别。

  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能够最终靠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试验班”等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理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试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试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

  实行大类招生,已经是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普遍做法。有论文统计,到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114所实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占总数83.2%。

  不过,这种招生模式的社会评价却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少网友对此模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搜索“大类招生”,要么是嘘声一片,要么是专业分流上的苦不堪言:

  大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把不同专业放在一起,间接影响了各专业的专业录取分数。尤其是将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捆绑”招生的情况,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同一专业或相似专业不同学校的分数,还应该要考虑大类招生中各专业本身是不是“值”这些分。比如前两年中山大学把计算机以及土木工程等专业合并在一起,西安交通大学把临床医学以及护理学等专业混搭在一起,这两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相差非常大,就会让考生在报考时不好定位。

  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如果大类里包含的方向关联性较强还好,如果有那种方向完全不同或者差距较大的专业,非常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错过自己本来想去的专业方向。

  同时,还一部分在高考报考之前就明确自己心愿的学生,也有一定可能会因为想避免分流“意外”索性直接放弃原本目标的院校,因此导致学校错失人才。

  大部分高校专业分流以绩点为重要参考是依据,比如志愿同为“新闻专业”,绩点相差0.1分,就可能被分到信息管理。这就使得大学生们为了可以进入更好的专业,从大一开始就“互卷”。从学业到社会实践、社团等等,“被迫”竞争。

  首先,学生入学后按照大类,在1~2年时间内进行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展开具体专业的后续学习。这很适合在高考时不确定想读什么专业,或者对各专业一知半解的学生。先通识教育再确定专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你自己的兴趣特长做出合理的选择(前提是想进哪个专业就能进得去)。

  其次,侥幸“捡漏”圆梦理想大学、专业。有人担心被分流到冷门专业,就有人愿意抓住这个机会,争取逆风翻盘。尤其是对那些分数刚好够到理想大学的最低线,又不够自己理想专业的学生,通过大类招生先考进学校,可以争取一年或两年的时间继续努力,挺进理想专业,实现逆风翻盘。

  1、仔细阅读招生章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2、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3、关注专业分流时对体检的要求。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清楚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4、提前了解所报院校将来分专业的相关规则。通过本科阶段的前一年半到二年学习,学生最终是要确定具体专业方向的。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

  5、2023高考志愿填报。想要清晰志愿填报,除了了解院校的基本招生录取规则外,各高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专业实力排名都是考生和家长有必要了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