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开云最新官方网址
媒体公告
美国航天服造价5亿美元能用15年中国3000万的航天服能用多久?

发布于:2025-06-20 22:55:30  来源:开云  点击量:14次

  3月21日,中国神舟十九号的航天员成功完成了第三次太空出舱任务。与此同时,美国一位在太空中停留了286天的航天员也搭乘“龙”飞船顺利返回地球。

  在这场充满挑战的“太空较量”中,航天服的性能、常规使用的寿命以及安全性自然成为了公众关注的核心话题。美国的EMU舱外航天服造价高达5亿美元,而中国的“飞天”航天服仅花费了3000万元人民币。

  那么,中国航天的“性价比”策略能否在舱外航天服领域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究竟可使用多久呢?

  在美国航天事业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就是那名在太空中持续工作286天的宇航员终于乘坐“龙”飞船回到了祖国。

  2025年3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溅落

  根据NASA公布的薪资体系,宇航员的年薪范围在12.5万至16.2万美元之间。然而,长时间的任务并未带来额外的风险补贴,仅提供每天5美元的生活津贴。

  简单计算一下,他们在太空中额外“加班”278天所获得的报酬仅为143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340元。这一薪酬水平与宇航员所承担的巨大生命风险显然不成比例。

  要知道,他们身上穿着的舱外航天服造价高达5亿美元。这表明,NASA的预算更多地倾向于研发技术,而非对人力保障的投入,这种不平衡同样体现在航天服的维护环节。

  舱外航天服是宇航员生存和执行任务的关键装备。在长期驻留太空期间,宇航员必须高度依赖这套设备完成各种维护和科研任务。一旦航天服出现老化或维护不足的情况,将直接威胁到任务的安全性。

  目前,美国现役的EMU舱外航天服单件造价达到5亿美元,其技术体系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当初的设计目标是确保能完成100次航天任务,并具备15年的使用寿命。

  每进行25次出舱活动后,这套航天服就需要被带回地面做全面检查、维护和修理,以便为下一次任务准备好。这一过程无疑增加了维护成本。

  俗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尽管舱外航天服造价昂贵,但NASA却总是能凑合就凑合。即便如此,最初研制的18套航天服中已有7套报废。

  剩下的11套中,有7套正在翻新或维护,仅有4套勉强能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如今,这些航天服的设计寿命早已超期,堪称“老古董”,并且频繁发生故障。

  早在2013年7月,意大利籍航天员卢卡•帕尔米塔诺身穿美国的EMU舱外航天服出舱时,头盔突然漏水,导致视线受阻,一度迷失方向。

  幸亏他反应迅速,巧妙利用安全绳的反冲原理,成功将自己拉回了空间站的舱门,这才化险为夷。

  得知此事后,美国航天局于同年8月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舱外服漏水事故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运行维护、质量安全保证以及飞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到了2024年6月,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美国宇航员在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其中一名宇航员的航天服又出现漏水现象,最终不得不取消任务。

  由此显而易见,美国的舱外航天服在质量上已经难以让人信赖,同时还面临供应链断裂和高昂成本的困境,更新换代变得异常困难。

  新一代的xEMU虽然专为登月设计,但由于无法适配国际空间站气闸舱的尺寸,研发预算更是飙升至4.2亿美元,且进展缓慢。

  太空出舱是载人航天领域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对于航天员而言,这项任务充满了巨大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任务失败,甚至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在出舱活动的五大难点中,最关键的无疑是舱外航天服。它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艘小型宇宙飞船。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造价仅为3000万元人民币,设计寿命为3年15次任务。

  随着“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句话从宇航员口中传来,中国神舟十九号的“龙马乘组”第三次出舱任务圆满结束,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的第19次出舱活动。

  从最初的15次设计目标到实际完成19次任务,单次任务成本降低了大约21%,明显优于美国的EMU。专家解释称,中国舱外航天服之所以能够“延寿”,是为了最大化发挥其在轨应用效能。

  这样不仅节约了工程成本,还为第三代航天服的研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避免了资源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耐久性的提升是实现延寿的基础。第二代“飞天”航天服采用了高强度纤维、抗辐射涂层等新型复合材料,极大地增强了抵抗极端温度、微陨石撞击和宇宙辐射的能力。

  此外,核心部件如关节和供氧系统采用可拆卸设计,支持在轨快速更换和维护,由此减少了整体损耗。

  这种设计理念明显降低了经常使用的维护难度,并且每次舱外活动的时间从4小时延长到了8小时左右。

  更重要的是,集成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航天服内部的压力、温度和密封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为延寿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舱外航天服在常规使用的寿命和质量方面都远胜于美国的EMU。

  延寿并非简单的“超期服役”,而是中国航天技术“小步快跑”策略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展现了工程智慧,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稳健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成就展上展出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如果能够保持当前的研发节奏,未来5到10年内或许能轻松实现全面超越,成为新一代太空装备的标杆。

  信息来源:登载于国际在线日关于航天员出舱活动都要哪一些“法宝”?一起来认识这些绝佳帮手→的报道登载于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09月22日关于顶级高奢服装揭秘:5亿美元舱外航天服很不简单的报道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3月22日关于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圆满保障19次出舱任务 首批在轨舱外服延寿使用稳定性很高的报道登载于红星新闻2024年10月17日关于“像宇航服中的兰博基尼”,NASA新宇航服亮相,2026年宇航员或将穿普拉达登月的报道